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湖北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

时间:2024-07-25 01:23:0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9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北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

湖北省建设厅


湖北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
湖北省建设厅



第一条 为加强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管理,促进湖北省城市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经营物业管理的企业,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物业管理企业,是指从事物业管理业务,依照合法程序成立的法人实体。
第四条 物业管理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企业名称、法人代表、组织机构和管理章程;
(二)有固定的办公地点;
(三)有相应的自有流动资金;
(四)有与其资质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全省物业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的审批、颁发和管理工作。
地、州、市和省直管市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申报指导、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证书的相关管理工作。县(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证书的审查申报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物业管理企业按资质条件分为一、二、三、四四个资质等级。各资质等级须具备的条件是:
(一)资质一级:
1.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自有流动资金不少于100万元;
2.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5人;经理和部门经理以及相应的行政管理人员均应经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或上岗证;
3.具有三年以上从事物业管理(房产管理)的业绩,所管理的小区或大厦,至少有一个获得省以上的表彰。
(二)资质二级:
1.注册资金不低于5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50万元以上;
2.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8人,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4人;行政管理人员中至少有3人经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或上岗证;
3.具有二年以上从事物业管理(房产管理)的经历,并具有管理过5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或1万平方米以上大厦的业绩。
(三)资质三级:
1.注册资金不低于2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0万元以上;
2.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3人;行政管理人员中至少有2人经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或上岗证;
3.具有管理过3万平米以上住宅或相当数量物业的业绩。
(四)资质四级:
1.注册资金不低于1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5万元以上;
2.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不得少于2人;行政管理人员至少有一人经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或上岗证;
3.具有管理过1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或相当数量物业的业绩。
第七条 各资质等级可承接的业务范围:
(一)资质一级:可以不受建筑面积和层数限制,承接各类物业管理业务。
(二)资质二级:可承接总建筑面积不超过20万平方米的各类物业管理业务。
(三)资质三级:可承接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和八层以上的多层建筑的物业管理业务。
(四)资质四级:可承接总建筑面积不超过5万平方米的住宅和7层以下的其他建筑的物业管理业务。
第八条 资质一、二级物业管理企业可在省内所有地区承接物业管理业务,但须先到进入所在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资质三、四级物业管理企业只限于在本市(县)承接物业管理业务。
第九条 申请成立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向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成立物业管理企业的申请及其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
(二)管理章程;
(三)法定代表人任命书,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称等级证书、培训合格证书(上岗证书)等复印件;
(四)资信证明;
(五)使用经营场所(办公用房)的证明文件或房屋所有权证书;
(六)三资企业,须有外贸部门的批文,境外资信证明等。
第十条 申办资质等级证书的法人或自然人,应持报告到所在地县级房地产管理部门申领《湖北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申报表》,并按有关要求(一式三份)填写。经县(市)初审签署意见,由所属地、市主管部门审查后,统一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 《湖北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正本、副本及其申报表,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二条 物业管理企业在接受委托物业管理业务时,应出示经批准颁发的资质等级证书(副本),其证书号应列入物业管理合同乙方法人身份中。
第十三条 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实行两年一次的检验制度。检验时,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向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资质证书复印件;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工作总结;
(四)管委会和业主委员会对企业的评议;
(五)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物业管理企业更名、分立、合并,应到当地物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重新办理《资质证书》。
第十五条 本规定颁发前,未经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审批的物业管理企业或兼有物业管理业务的单位,应按本规定补办资质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本规定颁发前,已经各地物业管理部门审批的物业管理企业或单位,应在一九九八年年底前,由其审批部门统一到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换证手续。
第十七条 凡不进行资质等级认证的物业管理企业或单位,不得向物价部门申办收费项目。对违反本规定进行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或单位,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要及时查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问题严重的,应建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取消其物业管理经营资格。
对取消物业管理经营资格的企业,其原管理的物业由产权人物业管理委员会或有关部门另聘物业管理企业管理。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于颁发之日起施行。



1998年5月18日
我们应该拿什么给孩子“养眼”?

打开电视,各种“床上活动”频繁出现;登上网络,黄色信息泛滥成灾;走出户外,广告上身穿“三点式”的女郎在搔首弄姿。孩子们的眼睛到处受到污染。
如今,孩子们坐车也不宁静了。 “一抬头全是男女生殖器之类的字眼,真是太尴尬了。”1月18日下午,读者顾女士致电《北京晨报》热线称,她上午乘坐的公交车内的广告,全部是各医院治疗男科、妇科各种疾病的内容,而且反复提及男女生殖器等敏感字眼,看着十分尴尬。(《北京晨报》1月19日)
 没错,这些广告正如北京市公交广告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的那样,都有完备的手续,可能按照现行的法律,它们都不违法。而且,它们内容如同一些搔首弄姿的女郎画面一样,可能恰恰适合了一些成年人的需求,是一些成年人的“养眼”保健品。可是,不要忘记,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样年龄的人群组成的社会,有成年人,有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成年人的“养眼”保健品可能就是未成年人的污染品,染污了眼晴,进而污染了心灵,为害莫大。
因而,在世界上,那怕是性观念最为开放了一些西方国家,他们都坚持了“色情”的两个最低认定标准,一是不能强迫他人观看;其二是要回避未成年人。因此,我们看到,他们的电影要分级,打出“少儿不宜”的字样,不像我们国家一些影院一样拿来当作吸引观众,而实在是不可逾越的法律底线;他们有电视有艳情电视剧,但是要在深夜播出。
既然许多适合成年人“养眼”的电影、广告之类的东西,可能是危害未成年人毒品。那么,在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都要出没的空间和地方,那些不适合的未成年人的东西就绝不能出现在这些空间和地方,只适合成年人的“养眼”品还是躲着未成年人,在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时间出现,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成年人与未成年都能“养眼”的和谐社会。
回过头来看,那些在车厢两侧上方的广告牌内容全是治疗各种男科、妇科疾病,而且不少广告词中还非常“刺眼”地反复写着男女生殖器官的名称。公交车是一个人群最为密集的地方,孩子经常出没于此,除非每次乘车时都像一位乘客所说:“捂着孩子的眼。”否则,我们怎能不指望这孩子的眼晴不被污染、心灵不受沾污?
    看来,我们不仅迫切需要对电影、电视剧进行分级管理,对广告也需要进行分级管理与发布,多拿出些健康的、绿色的图画和广告给我们的孩子们“养眼”!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http://tao1991.fyfz.cn) 欢迎光临、链接 


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

苏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91号


  《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已经2006年6月29日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阎立


二○○六年七月四日

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行为,保护地下文物和出土文物的安全、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含水下,下同)文物的保护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 在下列区域进行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发展和改革、国土、规划、建设、公安、交通、水利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前,应当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一)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下同)内的古城水道、古城墙、城门遗址、苏州子城遗址;

  (二)经登记公布或者规划确定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范围;

  (三)地下文物埋藏区;

  (四)历史文化名城内除本条(一)、(二)、(三)项以外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外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建设区域;

  (五)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保护区域。

  第五条 前条所列区域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意见书下达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告知建设单位报请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区域内组织考古调查、勘探。

  第六条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应当由具有考古发掘资格的专业单位承担。

  第七条 承担考古调查、勘探任务的考古专业单位可经以下方式确定:

  (一)由建设单位委托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选择考古专业单位,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选定的考古专业单位及其负责本考古项目的领队告知建设单位;

  (二)由建设单位自行选择考古专业单位,并将选定的考古专业单位以及负责本考古项目的领队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与选定的考古专业单位签订考古调查、勘探协议,协议内容应当包含:

  (一)考古调查、勘探的具体地点、面积、范围;

  (二)考古调查、勘探的时间、经费;

  (三)对可能出现遗迹现象的保护措施和出土文物保护的技术准备情况;

  (四)保密条款;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协议签订之日起7日内应当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考古调查、勘探过程中发现地下文物,考古专业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力量保护现场,同时立即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并在 7日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处理意见:

  (一)发现一般文物的,经现场清理,可恢复考古调查、勘探;

  (二)发现重要文物或者重要文化遗存,因存在自然破坏危险急需进行抢救发掘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补办审批手续,并由建设单位和考古专业单位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发现重要文化遗存,具有重大保护研究价值的,考古调查、勘探终结,实施原址保护。

  第十条 生产、施工中出土文物,因自然原因地下文物暴露等非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出土文物的,属于突发性出土文物事件。

  第十一条 发生各类突发性出土文物事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当地文物、公安部门。文物、公安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事件处理工作。

  第十二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突发性出土文物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派员赶赴现场,并区分情形妥善处理:

  (一)发现一般文物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考古专业力量进行清理。有建设、施工单位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当配合做好考古清理工作。清理完毕,可以恢复施工作业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告知建设、施工单位;

  (二)经现场清理,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或者抢救性发掘的,应当及时通知建设、施工单位,并依照本办法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或者抢救性发掘。

  考古专业单位在接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考古任务或者社会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力量赶赴现场,并按规范要求做好考古工作,发现重要文物应当及时报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公安部门接到突发性出土文物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发生盗掘、哄抢出土文物等危急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并追缴流失的出土文物。对追缴的出土文物,应当及时移交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新闻媒体在接到突发性出土文物事件信息在报道前,应当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实相关情况。

  第十五条 考古专业单位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过程中,不得向外公布考古情况。

  第十六条 考古专业单位应当在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终结后 7日内按规范要求出具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报告,30日内将结项报告和出土文物清单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并将所有出土文物移交给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

  第十七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报告,在 7日内将处理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发现重要文化遗存,需要实施原址保护的,文物、规划等部门应当共同商议保护措施,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要求责成建设单位及时调整工程建设方案,协助做好保护工作。

  第十八条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

  (二)在文物面临破坏危险时,抢救文物有功的;

  (三)在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

  (四)为保护文物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突出贡献的。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建设单位自行选择考古专业单位后未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二)建设单位与选定的考古专业单位签订考古调查、勘探协议后未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古城水道,是指护城河及古城内水系(包括苏州市山塘河、上塘河);

  (二)古城墙、城门遗址,是指暴露于地表的各历史时期城墙、城门遗迹及已探明的地下城墙、城门遗址;

  (三)苏州子城遗址,是指现苏州市干将路以南、十梓街以北、锦帆路以东、公园路以西区域;

  (四)地下文物埋藏区,是指已探明并经公布的能体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遗存保存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