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徐州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

时间:2024-07-22 17:52:5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1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徐州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

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徐州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


徐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1号发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全面正确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错案,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由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在执法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做出错误的裁判或者处理决定的行为。

第四条 错案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错罚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宣传、贯彻本办法;

(二)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举报,并予以审查,确认行政执法错案责任;

(三)对确认的错案视情节向责任单位或者监察、人事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并可以依本办法的规定作出处理决定;

(四)指导、监督、检查下级错案责任追究机构的工作;

(五)其他依法应当由法制工作机构承担的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职责。

第七条 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本部门的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工作。对本部门发生的错案进行查处。

第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查明情况,确认错案责任:

(一)在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存在错误的案件;

(二)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经审查认定为错误的案件;

(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诉、控告、举报的案件;

(四)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政协及政协委员提议审查的案件;

(五)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予以撤销或者变更的行政案件;

(六)终审人民法院判决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的行政案件;

(七)已经造成行政赔偿的案件;

(八)其他应当立案查处的行政违法案件。

第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所办案件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五)具体行政行为不当,处理结果显失公正的;

(六)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

(七)其他依法应当受到追究的行为。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通过前款所列情形发现错案的,应当通知和监督错案责任人所属行政执法机关立案查处。

第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错误的,除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外,可以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举报和控告。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行为经审查确认为错案的,应按下列规定确认错案责任人,并区分责任:

(一)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直接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出现错案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人员为错案责任人;

(二)经审核、批准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由于直接执法人员的故意行为导致审核人、批准人失误而造成的错案,直接执法人员为错案责任人;由于审核人的过错导致批准人失误而造成的错案,审核人为错案责任人,批准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批准人的过错而造成的错案,批准人为错案责任人;由于直接执法人员和审核人、批准人均有过错而造成的错案,三者均为错案责任人,但是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区分各自责任的大小;

(三)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产生的错案,决策人为错案的主要责任人,提出并坚持错误意见的为次要责任人,提出并坚持正确意见的不负错案责任。对应当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因不提请讨论而发生的错案,由批准决定的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四)由于任用不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导致错案发生的,在追究承办人责任的同时,追究用人失职者的责任。

(五)经行政复议造成错案的,复议机关有关人员为错案责任人。

第十二条 对确认为行政执法错案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实施责任追究,应当根据错案的性质、影响和后果等具体情节进行处理。对责任单位的追究方式分为:

(一)限期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单位评先资格。

对责任人的追究方式分为:

(一)限期改正;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经济赔偿;

(五)取消评先资格;

(六)纪律处分;

(七)暂扣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件;

(八)调离执法岗位或者调离行政机关。

追究方式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法律、法规、规章对执法错案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处理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错案追究决定,由错案责任人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作出。

吊销行政执法证件的处理决定,应当经本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批准。

应由人事、监察部门依法处理的,报送人事、监察部门处理。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人主动承认错误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危害后果发生的,可以免予或者从轻处理;坚持错误或者阻碍对其违法行为进行调查追究的,应当从重处理。

第十五条 追究行政执法错案责任程序,凡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按照立案、调查、听取陈述或者申辩、作出处理或者追究决定、备案的程序进行。

第十六条 错案责任的处理或者追究决定,自立案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逾期不作出错案处理决定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本级政府责令作出或者由本级政府直接作出。

错案责任人所在单位应当在接到处理或者追究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要求予以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反馈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逾期不执行或者不反馈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责令限期执行。

第十七条 错案责任人对处理、追究决定不服的,应当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复核机关应当在受理后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错案责任人对行政处分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本级政府的行政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第十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作出的处理或者追究决定,应当在决定作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2月2日

林业部关于加强野生动物园建设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


林业部关于加强野生动物园建设管理的通知

林护通字[1996]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黑龙江省森工总局:

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兴建了一些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园。这对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对野生动物保护带来严重冲击。为此。现就加强野生动物园建设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全国野生动物国的规划和布局由林业部统负责。野生动物园不同于城市动物园和城市公园,它是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模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对珍贵将生动物实行保护、研究和驯养繁殖、并通过展览、旅游观光的形式向

人民群众进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的基地。但是,野生动物园往往需要大量的野生动物、特别是一些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 II 中的珍贵稀有的种类。若野生动物园的建设、管理不善,必将对野生动物造成损害,并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声誉。因此,野生动物园的发展必须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状况相适应。当前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规模,避免盲目建设,特别要避免在同一地区建设多个野生动物国。

二、对拟建的各类野生动物国要严格审核批准制度。野生动物园的建设方针必须以宣传教育保护野生动物知识和法规为主,注重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拟建野生动物园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金、场地、饲养和兽医技术等方面条件,并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野生动物园建设规划和引进野生动物养殖计划和建设野生动物园的可行性报告,报省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由省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向林业部提出申请,并同时申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经“中国野生动物园评审委员会”评审合格后,由林业部审批。

对未经林业部批准建设的野生动物园,省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三、经批准建设的野生动物园,需要引进,调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种源或开展短期展览涉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须经林业部批准;需要引进、调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种源或开展短期展览涉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须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需要从国外进口野生动物种源或对外交换野生动物、须备齐有关合同或协议、野生动物来源证明等必需材料,经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送林业部审查批准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核发《允许进口证明书》或《允许出口证明书》。

四、野生动物园对外开展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合作研究,应就有关合作研究内容正式报告林业部,经其批准后,方可进行实施。

五、各省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加强对野生动物园建设的管理,定期对动物的状况、饲养条件和兽医技术条件等进行检查指导。对不符合条件的,责令限期整顿。整顿不合格者,予以取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要督促野生动物国加强人员培训和野生动物的疫病防治、饲养管理、驯养繁殖等工作,切实防止白于管理不善或技术措施不利等各种原因造成对野生动物的损害,今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每年要对野生动物园的野生动物保护、研究.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情况认真进行检查和总结,于12月31日前将总结报告报林业部。


1996年5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

海关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

1989年11月1日,海关总署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必须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境或者出境。
第三条 进出境旅客必须将所带的全部行李物品交海关查验。在交验前,应填写“旅客行李申报单”或海关规定的其它申报单证向海关申报;或按海关规定的申报方式如实向海关申报。
旅客经由实施“红绿通道”验放制度的海关进出境,应按照海关公布的选择“红绿通道”的规定,选择通道,办理行李物品进境或出境手续。
第四条 查验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的时间和场所,由海关指定。海关查验行李物品时,物品所有人应当到场并负责搬移物品,开拆和重封物品的包装。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单独进行查验。海关对进出境行李物品加施的封志,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或者损毁。
第五条 进出境旅客可以自行办理报关纳税手续,也可以委托他人办理报关纳税手续;接受委托办理报关纳税手续的代理人应当按照本办法对其委托人的各项规定办理海关手续,承担各项义务和责任。
第六条 旅客行李物品,应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超出自用合理数量范围的,不准进境或出境。
旅客行李物品,经海关审核,按本办法附件《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分类表》(以下简称《分类表》)规定的范围验放。进出境物品的合理数量和准许各类旅客进出境物品的具体限值、限量及征免税规定,另行制订。
第七条 旅客携运《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进出境物品表》所列的物品进出境,在海关检查以前主动报明的,分别予以没收或者责令退回,并可酌情处以罚款。藏匿不报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旅客携运《中华人民共和国限制进出境物品表》所列物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别管制的物品进出境,海关按国家有关法规办理。
第八条 旅客以分离运输方式运进行李物品,应当在进境时向海关申报。经海关核准后,自旅客进境之日起六个月内(含六个月,下同)运进。海关办理验放手续时,连同已经放行的行李物品合并计算。
以分离运输方式运出的行李物品,应由物品所有人持有效的出境证件在出境前办妥海关手续。
第九条 经海关核准暂时进出境的旅行自用物品,在旅客行李物品监管时限内,由旅客复带出境或进境。海关依照规定凭担保准予暂时免税放行的其它物品,应由旅客在规定期限内,办结进出境手续或将原物复带出境或进境。
第十条 进出境物品所有人声明放弃的物品和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逾期三个月(易腐及易失效的物品可提前处理,下同)未办理海关手续的物品,以及在海关监管区内逾期三个月无人认领的物品,均由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旅客携运属下列情形的物品,海关不予放行,予以退运或由旅客存入海关指定的仓库。物品所有人应当在三个月内办理退运、结案手续。逾期不办的,由海关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处理。
(一)不属自用的;
(二)超出合理数量范围的;
(三)超出海关规定的物品品种、规格、限量、限值的;
(四)未办理海关手续的;
(五)未按章缴税的;
(六)根据规定不能放行的其它物品。
第十二条 旅客应在旅客行李物品监管时限内,依照本办法和根据本办法制订的其它管理规定,办结物品进出境的海关手续。
第十三条 海关依照本办法和根据本办法制定的其它管理规定免税放行的物品,自物品进境之日起两年内,出售、转让、出租或移作他用的,应向海关申请批准并按规定补税。
按规定免税或征税进境的汽车,不得出售、转让、出租或移作他用。在汽车运进使用两年后,因特殊原因需要转让的,必须报经海关批准;其中免税运进的,应按规定补税。
第十四条 进境旅客携带“境外售券、境内提货”单据进境,应向海关申报,海关办理物品验放手续时,连同其随身携带的实物合并计入有关征免税限量。
第十五条 涉及特定地区、特定旅客和特定物品进出境的管理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授权有关海关依照本办法的原则制订,经海关总署批准后,予以公告实施。
第十六条 进出境旅客未按本办法或根据本办法制订的其它管理规定办理进出境物品的申请、报关、纳税以及其它有关手续的,有关物品不准进境或出境。对违反本办法并构成走私或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给予处罚。

第二章 短 期 旅 客
第十七条 短期旅客携带进出境的行李物品应以旅行需用物品为限。
短期旅客中的居民和非居民中的中国籍人携带进境属于《分类表》第三、四、五类物品,海关按照规定的限值、限量予以征税或免税放行。
短期旅客中的其他非居民携带进境属于《分类表》第三、四、五类物品,海关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办理。
经常进出境的边境居民,边境邮政、运输机构工作人员和边境运输工具服务人员,以及其他经常进出境的人员,携带进出境的物品,除另有规定者外,应以旅途必须应用的物品为限。未经海关批准,不准带进属于《分类表》第三、四、五类物品。
持特殊通行证件来往香港、澳门地区的短期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规定,海关依据本办法另行制订的规定办理。

第三章 长 期 旅 客
第十八条 长期旅客中的非居民进境后,在规定期限内报运进境其居留期间自用物品或安家物品,应事先向主管海关提出书面申请,海关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长期居留证件(或常驻户口登记证件)、其他批准文件和身份证件,办理审批验放手续。
上述人员在办妥上述手续前进出境或在境内居留期间临时出、进境携带的物品,海关依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长期旅客中的居民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规定,根据本办法另行制订。

第四章 定 居 旅 客
第二十条 获准进境定居的旅客在规定期限内报运进境安家物品,应事先向主管海关提出书面申请,并向海关交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定居证明或批准文件办理审批手续。经核准,其在境外拥有并使用过的数量合理的自用物品,准予免税进境;自用小汽车准予每户征税进境一辆。旅客持主管海关的书面通知,到物品进境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
进境定居旅客自进境之日起,居留时间不满二年,再次出境定居的,其免税携运进境的安家物品应复运出境,或向海关补税。
第二十一条 获准出境定居的旅客携运出境的安家物品,除国家禁止或限制出境的物品需按有关规定办理外,均可予以放行。

第五章 过 境 旅 客
第二十二条 过境旅客未经海关批准,不得将物品留在境内。
第二十三条 进境后不离开海关监管下的交通工具或海关监管区直接出境的旅客,海关一般不对其行李物品进行查验,但必要时,海关可以查验。
第二十四条 过境旅客获准离开海关监管区,转换交通工具出境的,海关依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办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人员携运进出境的行李物品,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制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的附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根据具体情况修订发布实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含义:
“非居民”指进境居留后仍回到境外其通常定居地者。
“居民”指出境居留后仍回到境内其通常定居地者。
“旅客”指进出境的居民或非居民。
“短期旅客”指获准进境或出境暂时居留不超过一年的旅客。
“长期旅客”指获准进境或出境连续居留时间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旅客。
“定居旅客”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部门签发的进境或出境定居证明或批准文件,移居境内或境外的旅客。
“过境旅客”指持有效过境签证,从境外某地,通过境内,前往境外另一地的旅客。
“行李物品”指旅客为其进出境旅行或者居留的需要而携运进出境的物品。
“自用”指旅客本人自用、馈赠亲友而非为出售或出租。
“合理数量”指海关根据旅客旅行目的和居留时间所规定的正常数量。
“旅客行李物品监管时限”指非居民本次进境之日始至最近一次出境之日止,或居民本次出境之日始至最近一次进境之日止的时间。
“分离运输行李”指旅客在其进境后或出境前的规定期限内以托运方式运进或运出的本人行李物品。
“征免税”指征收或减免进出口关税(即进口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税)。
“担保”指以向海关缴纳保证金或提交保证函的方式,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其承诺的义务的法律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一日起实施。原对外贸易部1958年9月29日(58)关行林字第985号命令发布的《海关对进出国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同时废止。
附: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分类表附件
----------------------------------------------------------------------------------------
| 第一类物品 | 第二类物品 | 第三类物品 | 第四类物品 | 第五类物品 |
|----------------|--------------|--------------|------------------|--------------|
| 食品、衣料、 | 烟草制品 | 价值在 | 电视机、 | 打字机和 |
|衣着、工艺美 | 酒精饮料 |1,000元以|洗衣机、电 |价值人民币 |
|术品、价值人 | |上的生活用 |冰箱、照相 |200元以上、|
|民币200元 | |品 |机、录像机、 |500元(含 |
|(含200元)以| | |音响组合、 |500元)以下|
|下的手表和其 | | |收录音机 |的电子琴、 |
|它生活用品 | | |摩托车和价 |照相机等其 |
| | | |值人民币 |它生活用 |
| | | |500元以上、 |品 |
| | | |1,000元(含 | |
| | | |1,000元) | |
| | | |以下的其它 | |
| | | |生活用品 | |
----------------------------------------------------------------------------------------
注:1.本表所称进境物品价值参照海关审定的关税价格确定。出境物
品价值以国内法定商业发票所列价格为准。
2.准许各类旅客携带本表所列物品进出境的具体证、免税限量由
海关总署另行规定。
3.本表内未规定限值的列名物品不再按价值归类。